语音播报
龙源期刊网 http://www.qikan.com.cn
深自砥砺终成才
作者:
来源:《音乐时空》 2014年第 23期
2014年 12月的第一天,笔者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乐团祁卫东副团长来到梁广程老师 位于北京的家中,聆听梁老师为我们讲述自己传奇的音乐人生。
1935年,梁老师出生于广州一个普通家庭里,父亲是汽车司机,母亲是烟厂工人。五岁 时,为了躲避日军,全家来到广东省曲江一带的山区,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。抗战胜利后,十 岁的他随母亲回到广州,因生活无着,经人介绍进入广州基督教会办的童光孤儿院,就读小学 三年级。孤儿院每个礼拜日都要进行教会礼拜仪式,他在礼拜仪式上听到人们唱圣诗,不知不 觉间就学会了无伴奏四声部合唱规律。当时,孤儿院里还有一个十多人组成的小型管乐队,由 一位退伍的军乐队长任教官,梁老师被选为乐队的单簧管乐手,老师在教授乐器演奏的同时, 也教些简单的乐理知识。从那时起,梁老师已经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白天他抓紧一切时 间练习吹奏单簧管,晚上挑灯夜读学习乐理。老师讲授的内容十分有限,远远无法满足他对音 乐知识的渴求。于是,他便向老师借来一本丰子恺先生所著的《音乐知识十八讲》,为了学好 乐理,他甚至逐字逐句进行抄写,把全书抄写下来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整本书抄完之际,他 对基本音乐理论已经了若指掌。
1949年底,广州解放,梁老师看到不少年岁较大的同学都参加解放军离开了孤儿院,自 己也想参军,但因为年岁不够大,导致愿望落空,这时,他被替补为孤儿院小乐队的队长,在 全广州市的小乐队中已经小有名气。
1951年,解放军南海舰队文工团来孤儿院招生,当时十六岁初中还没毕业的梁老师正式 成为解放军文艺战士,是乐队的一名单簧管演奏员。由于他吃苦耐劳,表现出色,多次立功受 奖,而且单簧管吹奏技术提高很快,于是在 1955年被抽调到北京海军军乐队担任乐手,同时 兼任业余创作员。当时,海军军乐队的许多同志都积极投入作曲事业,掀起了一种创作热潮, 在这种氛围下,梁老师的创作热情也越发高涨,一边发奋自学和声学,对位法、配器法等音乐 理论,一边努力进行音乐创作,完成了大量广受好评的乐曲。其中《小号三重奏游击队之 歌》,《民兵进行曲》,《胜利返航》等乐曲,被录制成唱片,风靡全国,一些乐曲多次在北 京国庆大典阅兵式上使用。他也因此荣获二等功。
笔者看到客厅的茶几上摆放着厚厚一摞书籍与唱片,梁老师介绍说,这些都是自己多年来 的 “ 劳动成果 ” 。对于梁老师的 “ 多产 ” ,笔者早有耳闻,但未曾想,涉及的领域竟然如此之广。 于是便在梁老师的首肯下,对这些作品进行了快速的浏览,并提出了一些问题。
音乐时空:我们知道您专长于器乐曲创作,而且创作成果很丰盛,有些乐曲还在国庆大典 的阅兵式上使用。